欢迎来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华二中)
党建在线
学校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华二中)创建于1953年,学校直属浙江省教育厅,隶属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最美校园”。

校园地处金华北山之麓,古婺龙脉,遥承宋朝“婺学”之鼎盛文风,拥有宋代东莱公吕祖谦“丽泽书院”之深厚传统。建校70年来,学校追求高品质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以“高品质、有活力的附中人”为培养目标,以建设“全国一流师大附中”为发展目标,践行“以生为本,唤醒激活,适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校园占地369亩,北倚芙蓉峰,南临婺江,灵秀而庄严,开放而大气。校园整体布局遵循“以人为本”建筑理念,环绕着风格鲜明的大礼堂、图书馆、教学楼及科技楼构成的“教学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食堂与学生公寓构成的“生活区”,高等级标准室内外篮球场、网球场、田径场构成的“运动区”以及缤纷湖、振祥茶花园构成的“休闲区”共同诠释着“人文附中,温暖校园”内涵。学生公寓配有专职生活指导和宿管员进行舍务管理;校园餐厅采用“4D”管理模式,聘请专业餐饮服务公司健康供餐。顺应个性化育人与现代化学校建设要求,学校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成了五类新型育人空间——科学工场、创客空间、智慧教室、丽泽书堂、学科教室,师生提供可交互智慧教育环境,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有教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人;现有64个班级,3000余名在校生学校拥有一流教师队伍:正高级教师6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111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96人;拥有省市教坛新秀20人,11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32位教师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建校70年来,学校培育万千英才初心不改,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党政军领导干部、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有教授、博士与各领域专家,更有各行各业争先创优的行业骨干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其中,1979届校友葛炳灶,任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80届校友宋军,是国家航天专家,担任央视“嫦娥三号”奔月直播解说嘉宾;1980届校友盛岩峰,担任“蛟龙号”潜器海试总指挥;2005届校友张夏衡,中国科学院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博导;2013届校友郭洋,作为五四青年创业代表,与李克强总理座谈。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光辉历程中的每一个篇章里,都活跃着为梦想而奋斗的附中追梦人。1994届校友李凌,全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2008届校友秦逍、李祎璐,考入北京大学;2012届校友邢天成,金华大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2014届校友郑冲,考入北京大学;2015届校友胡文谦考入清华大学,刘梦菡、王超考入北京大学;2016届校友王续涵,考入北京大学;2020届游泳特长生马依依在全国游泳比赛中获三项冠军并四次打破赛会纪录。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创性构建了“三园一导”育人体系,行政班(精神的家园)、教学班(学习的学园)、自治共同体(成长的乐园)成为育人整体,成长导师为学生提供点对点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2020年,“三园一导”育人体系被评为金华市五星级德育品牌。同时,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学校充分依托师大资源优势,实现特色课程特色育人,拥有以培养未来卓越教师为宗旨、面向全省招生的“浙师大直升班”2021年“浙师大直升班”将迭代升级为“浙师大师范生基地班”继续致力于未来卓越教师的培养探索

学校积极营造阳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原有传统活动项目基础上,拓展思路,形成了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格调积极的行为文化系统:红五月文化周、九月读书月、十月体育节、十二月艺术节、校园红歌赛、远足拉练、三友讲坛、模拟联合国、直升毕业汇报表演等品牌文化精彩纷呈,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与路径。

2012年始,学校作为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实施“二三四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和“三园一导普通高中育人体系”。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与经验受到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强力关注,接待了来自京、津、沪、苏、皖等十多个省市以及省内总计上百批次的教育考察团来校交流学习。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普通高中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改革”获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作为“浙江经验”代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光明日报》作系列推介。

走进新时代,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寻变的关口。浙师大附中人凭借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怀,积极倡导和践行“变管理为教育”的学生观,“变用人为培养”的教师观,“变单一为多元”的课程观、“变单向为合作”的教学观,“变行政为引领”的管理观,唤醒激活学生的内生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注重适性发展,培养“高品质、有活力的附中人”,打造“人文附中,温暖校园”,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师大附中”的建设目标奋力前行。